分享 作者: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當代知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・米德曾說:「永遠別懷疑一小群有志之士能改變世界。事實上,也唯有這種人改變過世界。」 少數人要如何改變世界?其中一個方式就是「和平抗議」。主張廢除奴隸制的非裔美國人特魯斯、為美國女性爭取投票權的蘇珊.安東尼、領導印度獨立的聖雄甘地,還有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,都曾以和平抗議的方式,促成倡議的成功。 在哈佛大學政治學家錢諾維斯(Erica Chenoweth)的著作《和平抗議何以有效:非暴力衝突的策略邏輯》中,透過彙整、研究 20 世紀的 323 場暴力及非暴力活動,發現和平抗議(Peaceful Protest)是改變世界政治最有力的手段。研究發現,儘管影響因素有很多,但當有超過人口 3.5% 的民眾參與抗議時,就能帶來重大的政治變革。 研究更指出,非暴力運動達到目標的可能性,是暴力運動的兩倍,有 53% 的非暴力運動導致了政治變革,而武裝運動則為 26%。這當中有一部分是人數原因。錢諾維斯表示,非暴力運動可以召集到更多的人參加,參與人群更為廣泛,會嚴重擾亂正常的城市生活及社會運轉,因此更容易成功。 什麼是和平抗議? 和平抗議是用於實現社會變革的策略總稱,包括非暴力直接行動、抗議遊行、創意表演、象徵性行動以及某些形式的公民不服從和公民抵抗。無論採取何種策略,抗議者都致力於以非暴力的方式行動。 非暴力並不一定意味著友好、順從或沒有干擾。正如您將在下面敘述看到的,有時必須對有害或不公平的制度進行破壞,才能使其變得更好。 每個行動者都有自己採取行動的理由,並自行決定立場界限在哪裡。但是綠色和平組織的行動者——無論所反對的行動有多麼暴力——都完全是非暴力的,因為綠色和平相信暴力只會導致更多的暴力。 綠色和平對非暴力的承諾有助於通過保持局勢平靜,確保行動者和其他所有人的安全。這也確保了媒體及大眾將注意力聚焦在問題本身,而非行動者的行為及個人故事。然而和平抗議並不總是得到和平的回應。回顧歷史上,許多促成社會體制改變的行動者,都是曾經歷過公權力殘酷,甚至暴力對待。 和平抗議取得了什麼成果? 通過和平抗議,行動者在全球為人們贏來了過去幾乎無法想像的權利。例如,過去在英國,由於農村被富裕的地主佔領並用柵欄圍起來,因此在法律曾經禁止一般平民在此散步。如果沒有一群行動者在 1930 年代進行大規模入侵,如今當地的休閒活動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光景。 然而實質的改變並不會在一次抗議後就發生,要改變法律、承認權利或承認社會不公,可能需要數年甚至幾個世代的時間。 通過歷史的重述,您我可以簡化和理想化,許多人在與不公正的法規或社會結構鬥爭中做出的犧牲。然而與此同時,在審視當代倡議運動時,這些行動者為了爭取您我現在享有的權利背後,仍受到很多批評。 為什麼和平抗議有效? 和平抗議有效,因為它提醒您我並不孤單,這給了倡議者及行動者們希望。 想像一下,如果您環顧四周,認為現況看起來很糟,並對此感到失望與憤怒,那麼看見大批群眾及行動者支持與您立場相同的和平抗議,會讓您知道也有其他人在乎這件事情,這些人與您一起分享這些不滿,以及對更美好未來的期待。在引起廣大群眾共鳴的和平抗議裡,您可以與他人分享內心的負擔,也會得到支持,這些都可以讓您知道您不孤單,並得到繼續前進的勇氣。 這也是和平抗議有效的其中一個要點:和平抗議可以激勵人們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,如果他們獨自一人,這些想法可能會因為不同於主流社會的價值,或法律規範,因而噤聲。 和平抗議之所以有效,也因為群眾力量,能夠讓普通人的聲音被有權勢者聽見。社會是不平等的,既得利益者擁有的權力,常使許多人無法獲得正義和基本權利。和平抗議可以通過提出不同的觀點,幫助大眾重新思考這樣的權力配置與社會系統是否合理。與此同時,和平抗議能夠啟發人們的想像:小小的抵抗可以成就大事,能夠創造不一樣的未來。這也能夠激勵無數其他人,站出來一同表明立場。 此外,和平抗議不一定要在街上進行,甚至根本不需要是實體行動,一些團體僅利用社群媒體的串聯力量,就能推動改變。 例如 2021 年 6 月,英國舉辦 G7 高峰會,7 大工業國於此討論健康、氣候與自然危機的議題。綠色和平借助科技突破疫情限制,出動 300 臺無人機,排列隊形投射光影創造 3D 立體的影像,以 9 種指標性的動物為主角,象徵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,要求各領導人必須為氣候和自然危機行動。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JAJ5-WZnxI 和平抗議一定得給人們帶來不便嗎? 和平抗議能夠達到作用,也因為它具有破壞性。如果一場行動不會為任何人帶來不便,那麼它很容易就會被忽略,也將不會改變任何事情。 破壞性的抗議活動將引起關注,為議題創造辯論的空間,並使人們關注人權、社會結構、法律制度、商業行為、環境保護等議題中的缺失。如果它不能被忽視,就很有可能對政府或企業造成壓力,使其必須做出回應,為不公義或不正確的策略負起責任。 這些行動改變了臺灣 過去十年間,綠色和平在臺灣進行的環境工作,多次藉由充滿創意的非暴力直接行動,成功喚起公眾的環保意識,並促使政府及企業在環境政策上做出改變。 新版白雪公主推動食品安全,不讓農藥上餐桌 2012 年,綠色和平行動者打扮成白雪公主,在超市拍下吃了毒蘋果而昏倒的照片,推動食品安全。經過半年遊說,於 2012 年 7 月獲得臺灣第一個食安成果:大潤發超市發出正式聲明,率先承諾禁用劇毒農藥,踏出友善農業的第一步,而後在眾多努力下,成功推動 6 大超市承諾改善食品安全,甚至設置履歷蔬菜櫃,您我至今仍然有感。 品牌旗艦店門口走秀,為時尚去毒 2011 年,綠色和平展開「為時尚去毒」全球專案,要求紡織業界無毒生產,淘汰如PFCs(全氟化合物)等有害物質。2012 年,8...
第一屆「我是你的眼」視障公益路跑活動,昨清晨在高雄市大榮中學開跑,百餘名視障朋友及陪跑員,在一般組鳴槍前1分鐘先出發。主辦單位在一般跑友報名費中每人捐100元,共捐助18萬元給視障團體,響應路跑做公益、健康做善事。 昨共1700多人參加,21公里半馬、10公里挑戰及5公里健康,視障朋友由陪跑員一對一陪跑。「路跑給人健康活力,視障路跑更多了愛、信任與合作。」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理事長焦丕康說,視障路跑是視障者和陪跑員共同完成的運動,陪跑員要了解視障跑者生理和心理狀況,並注意賽道上狀況。視障者要透過團練,陪跑員在旁陪伴,視障者因看不到,常缺乏信任感,對未知恐懼和擔憂,透過陪跑員的愛,培養信任,展現默契。 每名視障者和陪跑員間,由一條繩子引導。焦丕康說,40至45公分的「陪跑繩」,能維持穩定引導距離,太鬆會降低安全性、太緊會有一股拉扯感,穩定距離讓選手與陪跑員都能安心。 主辦單位高雄市馬拉松協進會理事長蘇子聰說,邀請全台視障朋友免費參與路跑,從觸覺、味覺、感覺,品味高雄美好,幫助視障團體參與健康休閒運動,打造共融運動環境。市長陳其邁說,推動「運動平權」,今年10月高雄富邦馬拉松也首創視障組、輪椅組與運動輪椅組的無障礙路跑。 ...
《醫人治世的先覺者-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》,過往曾在多個大專院校巡迴展出,今年移師至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展出,並加入更多近年出土著重醫師與綠島連結的事蹟,見證這群醫人濟世的知識份子,在身陷囹圄時,仍不忘「醫人」與「治世」的初心。 1945年8月,日本無條件投降後,國民政府隨即代表盟軍前來接收臺灣。1947年,國共因行憲與聯合政府等議題出現分歧,又隨著馬歇爾調處紛爭失敗,進而全面開戰。1948年4月,行憲4個月後,第一屆國民大會通過《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》;同年12月10日依據臨時條款,頒布全國戒嚴令,宣布戒嚴。臺灣則於1949年5月19日,由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陳誠宣告自5月20日零時開始「全省戒嚴」。從此,臺灣進入長達38年的戒嚴統治,期間人民的言論、思想、人身自由受到全方面的箝制,導致臺灣長期籠罩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,造成許多民眾、家庭及知識份子被屠戮及監禁。 在日本殖民時期,臺灣民眾於日本科學與理性的教育中,孕育一群本土菁英,成為社會領導的中堅,其中有不少是具有豐厚專業知識的醫師,他們不僅懸壺治病,更實質參與社會改革。因此,當他們感受國府的腐敗後,便懷抱著「上醫醫國」的初心與理念,前仆後繼地投身於反抗威權的行列中。 《醫人治世的先覺者-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》便是為白色恐怖時期中敢於反抗的政治受難醫師們留下紀錄。此次展覽增加許多醫師政治犯們與綠島當地的連結和故事,讓參觀者可以看見許多身在苦難中的醫師依然抱持著「醫人」的初心,無私地醫治綠島居民,深深影響這座小島的醫療、教育和生活。 綠島居民嚴王玉霞:「⋯⋯這些政治犯還沒來綠島之前,綠島醫療水準不太好,那時候如果要生小孩是非常危險,但是有了這些會接生的場婦產科政治犯醫生之後,我們的生產過程安全許多了,即使是難產的也會增加了生產的成功率。⋯⋯」 向死而生,黑暗歷史的人性光輝 在國府統治時間,綠島新生訓導處最高峰時期,曾關押約 2000 多人的政治犯。由於離島的醫療品質向來貧乏,由政治犯在新生訓導處組成的醫務所便成為綠島的醫療資源中心,讓綠島居民不致因醫藥和開刀器材的缺乏而延誤治療甚至失去性命。 根據資料,當時有八位醫師政治犯,分別為眼科胡鑫麟、外科林恩魁、婦產科王荊樹、耳鼻喉科蘇友鵬、皮膚科胡寶珍、牙科林輝記、內科呂水閣,以及細菌學專長陳神傳博士,另還有兩位自日治時代的內科現地醫師,加上幾位具護理知識受難者以及醫學院學生。靠著這些菁英堅韌克服偏鄉的資源問題,為官兵、居民和政治犯的健康把關,拯救許多人的生命。他們是犯人,也是菩薩,如此值得記載的歷史至今在綠島仍被紀念與傳頌。 本次於綠島重現《醫人治世的先覺者-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》,特別著重在曾於綠島服刑的白恐受難醫師,並加入綠島居民當年與這些政治受難者相處的過程與回憶,盼至綠島參觀的民眾能夠獲得更深的共鳴。 會加人共黨组織,是因國民黨政府來後在被轟炸半毀的醫院裡申請不到儀器,無法做研究工作,覺得個人力量有限,應該有個組織,大家一起做事。二二八事件後,更覺政府失信於民,而主張民主改革的共產黨,成為人心所向。(胡鑫麟醫師自述) 我心情沉痛地想著,優秀的人才是非常難得的!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,殖民地臺灣才出現幾個像許強老師、郭琇琮和吳思漢等那麼優秀的人才;可是,光復才五年,一場白色恐怖的政治風暴就輕易將他們撲殺了。(蘇友鵬醫師口述) 從威權到民主,他們仍是自由的鬥士 本展再次來到綠島展出,白色恐怖受難者與當年的綠島居民年紀都老了許多,甚至有許多人相繼離開人世。所幸除學者的研究工作持續進行外,更有許多受難者、家屬給予協助;透過受難者團體的互相協助與支持,才能讓新的檔案及資料陸續出土,讓此次的展覽內容更加豐富與完整。 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,可以發現這群身著白袍的政治受難者,並不將自己認定為受害者的悲情角色,而是認為自己是民主的鬥士、第一線的反抗者。因此,他們出獄離開綠島之後,沒有因刑罰而噤聲,反而投入社會運動,參與臺灣的民主發展。本次展覽中,也呈現受難者醫師近年參加太陽花運動的身影,他們進到立法院和學生站在一起「捍衛民主、退回服貿」。 國家人權博物館期待透過《醫人治世的先覺者-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》提醒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:臺灣現在的民主和言論自由,是政治受難者用自己的生命和歲月爭取的;而他們即使現在已經80、90歲,依然秉持初心、堅守民主價值。因此年輕一代更必須好好珍惜、守護臺灣的自由民主,才不會辜負前人的努力。 《醫人治世的先覺者-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》 展覽時間:111年5月1日-112年3月26日 9:00 - 17:00(每週一休館) 展覽地點: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(綠洲山莊/戒護中心) 指導單位︱文化部 ...
由中華民國迷你足球協會與桃園市政府共同主辦的111年國民小學迷你足球賽北區挑戰賽,將於11月5日(六)至6日(日)於桃園市立綜合體育館(桃園巨蛋)熱情開踢,長期積極推動兒童足球和在地紮根的桃園市體育局,以及最強大合作夥伴的雲豹能源,對於賽事更是不遺餘力。 國民小學迷你足球賽是全國唯一22縣市的最大規模的足球比賽,經過各區預賽激烈比拼後,將舉辦北中南東共五場各區挑戰賽,其中北區挑戰賽將在11月5日至6日於桃園市立綜合體育館舉行,中華民國迷你足球協會理事長房振昆、桃園市體育局局長莊佳佳,蒞臨現場。 過去只要是在桃園舉辦的迷你足球賽事,都有爆滿的隊伍參加,有賴於桃園市政府、桃園市體育局,作為賽事最堅強的後盾,桃園市政府近年非常重視兒童足球發展,包括全力推動桃園五級足球發展、幼兒足球培養計畫,不但在青埔及中路二地興建標準足球場,並委託體育局局長莊佳佳舉辦多項親子足球賽事,誓言將桃園打造成足球城市,留住更多在地足球人才。 而作為中華民國迷你足球協會長期贊助的重要合作夥伴,雲豹能源始終以「用專業與世界接軌,用行動讓綠能起飛」的熱忱,雙方一同攜手推廣幼兒足球,將幼兒足球賽事擴及全台,並以專案贊助偏鄉小學,讓足球運動在台灣遍地生根發芽,而深受大小球員喜歡的,就是專門設立的「雲豹MVP」獎項,讓小選手們更有動力,為自己和球隊爭奪最高榮耀。 11月5日至6日除了熱鬧的國民小學迷你足球賽北區挑戰賽熱血開踢外,屆時現場將同時有「小奧運親子運動會」,讓小球員們能夠現場體驗各項運動的樂趣,一次能夠體驗包括足球、籃球、羽球、田徑、高爾夫、桌球、舉重等7項運動,全程都有北市大專業教練指導員以符合課綱教程在場指導陪玩,歡迎大小朋友一同來參與! ...
(圖/取自郭書瑤IG) 時常在IG上和粉絲們分享日常清涼生活照的郭書瑤,讓人越來越驚艷身材怎麼能維持得這麼好?但其實她剛出道時可是因為身材有點babyfat,還被網友冠上”象腿妹”的稱號!究竟她是怎麼瘦下來的?以下2招快筆記。郭書瑤減肉不減胸瘦身法:懂吃海鮮讓胸部UP UP講到郭書瑤,大家一定會馬上聯想到她的超豐滿上圍>///<,除了媽媽遺傳的好基因之外,她自己還曾透露過她很喜歡吃海鮮,尤其是蝦子、蛤蜊類富含”鋅”的食材,因為能提高性荷爾蒙,對於豐胸很有感,建議女生們可在平日的菜單中多加入蝦子、蛤蜊。郭書瑤減肉不減胸瘦身法:把握零碎時間多運動想要讓身材尺寸小一號,多運動當然是不二法則,郭書瑤除了熱愛跳舞之外,也會利用空閒時間自己在家做運動,像是棒式和深蹲就是隨時隨地看電視也能做的動作,甚至是搭公車時提早兩站下車走回家,帶狗狗散步一個小時,遛狗也順便健走,一舉兩得XD。
昨天(2/25)在大阪舉行的大阪馬拉松中,除了年僅 21 歲的日本跑手平林清澄以 2:06:18 的成績跑贏非洲跑手獲得冠軍,兼同時打破日本首馬紀錄之外,另一焦點是年齡比平林清澄年長一倍,42 歲蒙古老將 Ser-Od Bat-Ochir 以 2:10:10 個人第四最佳成績完賽,如果保持狀態,他將大有機會成為歷史上首位參加六場奧運馬拉松的運動員。現年 42 歲的 Ser-Od Bat-Ochir 從來不是國際、甚至亞洲馬拉松圈子的焦點人物,他既未獲得過任何世界級別的比賽或是奧運會獎牌,也從未在馬拉松中跑出 Sub 208 的成績,甚至沒有在世界田徑錦標賽中進入前 15 名,但是,他即將可以做到前無古人的歷史成就,如果能夠成功參與 2024 巴黎奧運,他將成為歷史第一位參加六場奧運會馬拉松的運動員。Ser-Od Bat-Ochir 出戰倫敦馬拉松。圖/Getty ImagesSer-Od Bat-Ochir 在位於蒙古西部戈壁阿爾泰地區長大,該地區位於海拔 2,000m,在他 12 歲時舉家搬遷到了蒙古首都烏蘭巴托。小學時期,Bat-Ochir 首次接觸了跑步並且在運動會上贏得了他第一場比賽勝利,他說:「從那一刻起,我知道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。」於是他在 14 歲時開始投入這項運動,參加了中距離比賽,不過在 2000 年悉梨奧運期間,Bat-Ochir 觀看了馬拉松比賽,他發現他真的很喜歡長跑,於是他發誓他會在下一屆奧運上參加馬拉松項目。2002 年,Bat-Ochir  首次參加了馬拉松比賽,一年後,他在巴黎世錦賽上以...

最近的帖子